设为首页|English Version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
> 进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

(一)高电压技术教研室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1956年春成立于上海,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学科性专业。1980年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生培养点,1986年起成为博士生培养点和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一部分。1993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高电压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合并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属于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是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博士学位指导教师)4人、教授级高工2人、副教授5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6-8人,硕士研究生25-30人。

高电压技术教研室一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省部委基金、企业合作及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来,共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奖励8项,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其中《电力系统过电压》为全国研究生指定教材,《高电压绝缘》为“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组织、会议及刊物担任职务。

高电压技术教研室在“211”重点学科建设、振兴教育行动计划以及“985”支持下,科研及研究生培养能力大大增强,现有1800kV、6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各一台,400kV/1A工频变压器及150kV/4A污秽变压器各一台、±600kV/10mA直流高压发生器及±200kV/2A直流高压污秽试验装置各一台、以及各种高性能数字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局部放电测试仪和频谱分析仪等等,并建成人工气候室,可进行低温、低气压、雾及淋雨等环境条件模拟,可用于电力设备外绝缘特性的研究。

涉及的主要学科方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磁环境科学与工程、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

科研方向或领域:随着学科的发展,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研究内容不仅涵盖电力系统运行与电力设备制造等,而且在能源、国防、电磁兼容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科研方向涉及:SF6气体绝缘、极端条件下绝缘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设计与优化、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电力设备绝缘诊断与状态评估、纳秒脉冲技术、高功率气体开关、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等。

主要研究课题:

1.变压器、GIS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监测技术

2.基于超声信号/电脉冲信号的电力设备绝缘缺陷检测与定位技术

3.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诊断与评估技术

4.变压器、GIS、电缆等热路模型与红外故障诊断技术

5.电力系统过电压数值仿真、防护与绝缘配合

6.SF6气体绝缘与交直流GIL技术

7.SF6气体分解特性与GIS绝缘状态分析

8.绝缘子覆冰与积污特性及其闪络特性

9.VFTO仿真、测量及VFTO下GIS与变压器的绝缘特性

10.高电压试验新技术与测量系统标定技术

11.电力系统电磁噪声分析与抑制技术

12.高功率气体开关及其性能评价与试验技术

13.纳秒脉冲与高重复频率脉冲技术

14.快放电低电感电容器及其寿命评价技术

15.气体放电与电爆炸等离子体现象、理论与应用技术

(二)电气绝缘教研室

电气绝缘研究中心(电气绝缘教研室)源于原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现涵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材料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专业成立于1953年,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3年成立电气绝缘研究室,为当时教育部直属18个研究室之一;1982年批准为全国电工材料及绝缘技术学科惟一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2年与高电压技术专业合并成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通过国家验收,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通过国家评估。近年来,获“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及振兴教育“行动计划”重大项目资助,进一步完善了研究工作条件,并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电介质理论及应用,电气功能材料与特种绝缘技术,电力设备绝缘结构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试验检测与状态评估技术,脉冲功率及放电等离子技术。包含了数十个研究课题,涉及到电力能源、电气工程、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各个领域。

现有教授8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11人、讲师6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4人。现有在读博士、硕士、工程硕士研究生近200,本科生130人。

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的用于绝缘材料介电性能研究的宽带介电谱测量系统,固、液介质空间电荷测量系统,数字化局部放电检测系统;用于材料理化性能分析的热分析(DSC,TG,DMA)系统,组成结构(红外光谱,气相色谱,显微观测)分析系统;用于无机材料工艺和特性研究的粒度分析仪,喷雾干燥仪,超细粉碎机等;用于绝缘材料工艺性能研究的流变仪,密炼机,硫化机,挤塑机等;用于绝缘材料和结构击穿特性研究的工频试验电源,冲击电流发生器,冲击电压发生器,直流发生器等;以及与网络相连的100多个PC终端。

近5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支撑计划、省部委基金、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及EI收录300余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与英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和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自本学科成立以来,已先后培养了3000余名大学本科生,400多名硕士和100余名博士。校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已成为各相关领域的骨干和领军人物,如姚熹院士,雷清泉院士等。近年来,从本中心毕业的本科生主要去向有: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科研院所,电力制造行业,电力运行部门,通信,材料等领域以及出国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