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English Version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执行院长: 赵立波 电话: 029-82663427 e-mail: libozhao@xjtu.edu.cn
书记: 韦学勇 电话: 029-82663427 e-mail: seanwei@xjtu.edu.cn
院办: 西二楼东119 电话: 029-82663427 e-mail: yqyb@xjtu.edu.cn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中心 > 进入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始于1983年,发展根基深厚。1987年,获批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正式组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1999年,成为国内首批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单位之一,并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设立仪器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2021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了学科在本科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2023年5月,为攻克高端仪器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关键共性“卡脖子”技术难题,培养创新型高层次领军人才,学校在原测控专业基础上批准成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简称仪器学院),开启了学科发展的新征程。依托学校机械、能动、电气等优势学科,以及医学、生命科学、物理学等特色基础学科,传承创新,仪器学院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24年,学院开始筹建智能感知工程专业,进一步拓展学科前沿领域,为培养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路径。

        42载砥砺奋进,在屈梁生院士、蒋庄德院士以及董树信、赵卓贤、谭玉山、于轮元、盛剑霓、刘君华等众多西迁老教授的引领下,学科与学院传承交大优良的办学理念,从传统的几何量测量与故障诊断研究出发,逐步拓展至微纳传感、脑机交互、生物检测等前沿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学科方向,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学子向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2人:教授/研究员20人,副教授26人,讲师和助理教授26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人,校级领军人才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8人,陕西省“三秦学者”2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国家青年人才占比接近30%。此外,学院还拥有3个创新团队,并于2017年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战略性顶尖团队)。

        仪器学院拥有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以及2个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并设有博士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学院开设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以及智能感知工程方向。学科评估方面,我校仪器学科在教育部第四、五轮学科评估中获B+;近3年,学院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8、第7、第8名;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分别位居第8、第5、第2名。

        目前,仪器学院依托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及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平台,以及陕西省先进生物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微纳制造与精密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传感与精密仪器创新引智基地等10个省级科研基地,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多个国际前沿领域学科方向开展研究。这些方向包括:智能传感、机器视觉与光学检测、生物检测、智能检测及先进脉冲辐射探测技术与系统、次声发声与传感技术、集成电路高效热管理与微系统等。同时,学院紧抓量子传感科学与技术、新概念传感与功能材料研发、大型质谱科学仪器、辐射探测仪器研究等学科增长点,致力于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智能制造、智能电网、人民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科学仪器的国产化与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家在高端仪器领域的重大需求。

        仪器学科的科研团队敢于迎难而上,攻克多项技术瓶颈,在多个重大科学仪器关键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6年、2013年、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2020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2015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2012年),陕西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013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此外,学院团队积极承担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重点科研项目。自2023年7月以来,共计主持重大/重点项目12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

         此外,学院国际化培养特色鲜明,依托教育部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院已成功举办微纳器件与系统创新论坛暨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技术应用创新系列大会、微系统与材料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icro-Systems and Materials) 、2024年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学术年会(2024 Annual Conference of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等国际学术会议与研讨会。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仪器学院双聘5位外籍院士,并聘请5名国际知名教授、邀请12位资深国外教授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此外,学院还与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多人获双博士学位。2024年,学院获校级外国专家项目立项5项,并获批2025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微纳传感与精密仪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项目。

        仪器学院始终以培养本领域一流人才、产出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建设高水平科研基地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拓展科研领域。目前,学院有在读本科生18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88人、博士生研究生23人;拥有1个省级教学基地:陕西省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蒋庄德院士发起的“明石杯”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赛,作为国内传感器领域最具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品牌赛事,已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截至目前,仪器学科已培养 1000 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院士、杰青、国家级和国防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等。这些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西部地区建设,弘扬西迁精神,在国家艰苦地区以及基层一线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仪器学院将在新的历史节点上,继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坚守科研与育人并重的特色优势。学院将紧密围绕国家整体发展布局,聚焦仪器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应用基础理论的关键难题,进一步强化多学科的深度协同创新。同时,仪器学院也将继续结合“四个面向”,以前沿科学技术研究为基础,以特色应用基础研究为驱动,促进教育、科技与人才的有机整合与协同发展,实现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更新日期:2025年4月15日


国家重点实验室

精密微纳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共建) 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微纳制造与测试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共建)

省重点实验室、中心

陕西省先进生物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持) 陕西省新概念传感器及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共建)
陕西省微纳制造与精密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持) 陕西省先进传感与精密仪器创新引智基地(主持)
陕西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技术创新中心(主持) 陕西液体动力试验与测试技术创新中心(共建)
陕西省生命科学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 微型惯性器件与系统校企联合研究中心(主持)
航天液体动力试验测试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建)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建)